湿地国际 维护湿地之美

时间:2022-11-04 10:50:02 浏览量:

“湿地保护,创造自然与人类和谐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这其中的艰难困苦,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世界鱼类总产量的2/3和世界上半数人口食用的大米都产自湿地。同时,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湿地因其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赋予“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国际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非营利性的湿地保护组织,创建于1995年,由亚洲湿地局、湿地和水禽研究局和美洲湿地组织合并组成,致力于温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活动分布于六大洲14个地区。湿地国际通过开发工具、提供信息来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公约和条约,目的在于通过能力建设、伙伴关系跨区域合作和多部门的实地项目将自身和其他组织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实现其宗旨:维持和恢复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福子孙后代。1996年,湿地国际在北京设立中国办事处。2004年12月7日,湿地国际将第一个“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颁给了中国国家林业局,以表彰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

在中国总面积为600万公顷的山地湿地中,大部分是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的泥炭地。泥炭地是植物残体不断累积形成的厚达10米的泥炭层或有机土壤,90%以上的成分是水,是黑颈鹤、珍惜鱼类、两栖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栖息地,还能维持小溪、河流和相邻水草的水位,吸收空气中的碳,维护生态平衡。

2007年8月14日,一个旨在保护若尔盖高原和阿尔泰山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项目——中欧生物多样性若尔盖阿尔泰项目正式启动,旨在解决由于过度放牧、排水、采矿及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的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项目启动后,德国的泥炭地专家马丁先生在项目野外协调员和当地项目人员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若尔盖高原碌曲、玛曲、红原和若尔盖县实施的泥炭地恢复项目,完,成了《若尔盖泥炭地恢复评估报告》。报告认为,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以及周边集水区的过度放牧是泥炭地加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泥潭和高地植被的持续破坏降低了生态系统对风蚀和水蚀的自然抵抗能力。大雨过后太多的水以过快的速度离开集水区,使洪水与干旱交替出现。人工排水设施和道路的修建把水集中到水流通道中,进一步加剧了侵蚀,使上述问题变得严重。

当年9月4日,项目在四川省红原县举办了泥炭地调查培训班,来自四川、甘肃两省的相关人员都参加了培训。红原县林业局湿地办在开展湿地恢复工作时,按照设计要求,采取覆土填沟、分级填堵的方法,在保持水流自然的前提下,分20处设堵水设施,每段堵水设施采用当地材料,沿水流方向降低,形成缓坡,保持水流的自然畅通和水生生物的自然游动。在这次培训班上,参与培训的人员都进一步认识了湿地的重要性和泥炭地的调查方法、工具使用。会后,参加培训的人员来到红原县周边的几个恢复点,對恢复措施进行了评估,并实地示范了调查工具的使用方法,为会后在各处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根据项目2008年的安排,四川项目区红原、若尔盖项目点在2008年第二、三季度进行了泥炭地恢复工作,目前已完成恢复。这次恢复工作是在总结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恢复的是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最深最长的一条沟壑,沟深2至2.5米,宽8至10米。恢复后通过定期监测发现,填堵后干涸的沟壑水深达0.5至0.8米,周边生态环境明显得到好转。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湿地国际多次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普及相关技术、探讨更好的保护措施、寻找跨省合作的方式。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组织专家编写了一部10万余字的《湿地知识培训教材》发放到各基层有关方面,以达到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

给水鸟一片栖息地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西部的红碱淖湿地,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鄂尔多斯高原的交界处,已被《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红碱淖位于候鸟迁徙路线上,不仅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而且也是遗鸥、大天鹅等众多珍稀水禽的天然栖息场所。遗鸥是鸥类中最晚被发现的一种鸟,也是为数甚少的几个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迁徙物种公约》(MSC)附录I的鸟种之一,在IUCN红皮书列为受威胁鸟种。自20世纪90年代初,遗鸥繁殖种群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桃力庙一阿拉善湾海子被发现,至2000年达到3587巢。近年来海子周边降雨奇缺,使湖心岛逐渐与陆地连接成片,遗鸥繁殖群的规模逐年衰减,直至2004年遗鸥在鄂尔多斯桃力庙一阿拉善湾为零繁殖记录,大部分迁往红碱淖繁殖。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上游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毛乌素地区大部分湖泊水位明显下降,一些湖泊甚至干涸,遗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红碱淖遗鸥种群将面临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湿地国际因此联合陕西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启动了遗鸥项目,确认红碱淖湿地作为遗鸥的重要繁殖地,并为红碱淖湿地遗鸥种群的繁殖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方法与措施。

湿地国际每年都要统一组织协调进行亚洲水鸟调查活动,该活动与湿地国际在欧洲、非洲和美洲的水鸟调查合称“国际水鸟调查”。亚洲水鸟调查于每年一月的第2和第3周进行。水鸟调查的种类范围包括《湿地公约》定义的几乎所有种类,包括鹧鹧、鸬鹚、鹈鹕、鹭类、鹳类、鹦类、琵鹭、火烈鸟、天鹅、雁类、鸭类、鹤类、秧鸡类、鹆鹬类、鸥类和主要依赖湿地的猛禽类。水鸟调查的湿地类型通常包括所有类型的水鸟栖息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沼泽、海岸滩涂、红树林等。通过调查能够获取每年水鸟越冬种群的资料,作为评价湿地状况及监测水鸟的种群的基础,各重要湿地与水鸟点调查人员都能得到水鸟基本知识的培训和交流。亚洲水鸟普查数据汇集、出版,并散发至所有参与人员及相关机构,间接提高了湿地的保护水平。

由于湿地国际这样的绿色组织和当地林业等部门的努力,湿地生态正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2008年寒冬时节,保定市涞水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野三坡拒马河畔,不时可以看到灰鹤,鸳鸯、黑鹳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和一些不知名的鸟类,为冬季平静的野三坡景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据当地村民介绍,近几年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不少野生鸟类来此栖息觅食,而像今年成

群的黑鹳在拒鸟河栖息、觅食,往年很少见到。

环境教育意味着未来

湿地国际非常重视开展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活动,亚洲湿地周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项。亚洲湿地周是一个地区性的意识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对湿地价值与重要性及其合理利用的兴趣与理解,提高青少年的湿地保护意识,加强东北亚地区湿地教育的信息交流,建立远东湿地教育网络。自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日本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由日本湿地与人间研究会、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汉城大学和釜山大学分别在日本的习志野市、韩国釜山和中国大丰成功地举办了“中日韩亚洲湿地周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亚洲湿地周”庆祝活动期间,还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依托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实验学校,对探索我国的湿地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意义,并为建立东北亚地区环境教育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在日本地球环境基金(JFGE)的资助下,湿地国际一办事处,日本湿地与人间研究会和湿地韩国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在东亚一澳大利西亚水鳥迁飞路线上的亚洲国家中推广湿地学校网络”项目。该项目旨在把湿地学校网络沿着东亚一澳大利亚水鸟迁飞路线,在更多的国家推广,并计划将项目地点进一步扩大到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湿地学校网络中来。这个网络使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了青少年湿地保护的意识。同时,项目的重点还从学生转向教师,对湿地学校的老师进行培训,使老师掌握环境保护教育的方式方法,将所接受的培训内容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老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湿地国际一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说:“湿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她目睹了自然、生命变迁的同时,也见证了文明、历史的演变。她打开了艺术大门,是鲜活丰富的文化,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她还产生了诸多的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以及秀丽的景观,令人心驰神往,蕴藏了无穷的欢乐,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增长了人类的知识和阅历。从数千年前的洞穴壁画,到大量的音乐片段,以及众多的电影、文学作品无不表现出湿地对文化的一系列影响。”正如湿地国际的口号中所说的:“湿地连接你和我”,当然也连接着我们生活着的这代人和未来的一代甚至几代人。

责编 丛萍

推荐访问:湿地 之美 维护 国际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