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思路创新

时间:2022-11-03 09:25:02 浏览量:

摘 要: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工程环境岩土质量和抗震烈度条件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的结构稳定部件才能够确保整体构筑完善,并能够在地震环境中具备空间稳定性构筑的前提,从而真正将建筑体系的先进性和安全性落实于现有城市经济建设环境中去。本文基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思路展开分析,确定现有结构设计思路同时,明确抗震措施和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思路创新条件能够被贯彻,并为后续结构体系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思路创新

1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思路概述

抗震理论是基于现有城市功能建设环境针对空间稳定性需求提出的基础控制指标,在实际展开设计过程中,应当依据建筑工程环境的抗震烈度进行针对性分析,确保实际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具备稳定性构筑条件同时,更能够确保建筑周边岩土环境能够满足震级稳定性,这样才能够确保抗震结构强度满足实际功能的需求。故而,在落实抗震结构设计思路过程中,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1 结构屈服水准

结构屈服水准是基于统计学条件确定地面峰值加速度具备有效统筹的强度约束要求,在实际数值计算过程中,主要通过确定地震强弱标准值和地震降低系数进行全面分析,这样获取来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条件便能够贯彻入整体结构强度设计工作中,从而确定实际结构屈服水准条件。故而,在落实相关设计过程中,应当基于抗震措施条件针对结构体系稳定条件和地震降低系数的延展能力进行渗透,确保内力环境和抗震构造措施满足稳定性条件同时,才能够确保整体结构屈服水准满足基础稳定的要求,并能够在后续地震烈度环境中,具备可持续功能空间统筹的优势。

1.2 结构非弹性性能

在落实此项研究过程中,应当基于现代抗震设计理念确定实际滞回规律和地面运动特征,这样才能够依照上述结构屈服水准制定自振周期关系,以确保最大非弹性结构反应位移与屈服位移具备审核条件,并有效审查整体结构体系自身稳定性的优势。期间,针对弹塑性地震降低系数的构建,应当确保能够贯彻入最大非弹性反应位移与屈服位移之间,制定出位移延性系数之后,才能够确保结构自振周期条件有效性,为整体结构环境提供地震协调的结构体系空间。

基于以上设计思路规律,在落实钢筋混凝土条件工程中,应当确定构筑环境具备一定延展性,这样才能够在外力作用环境中具备足够的非线性协调优势,同时满足支撑荷载体系的构筑需求。如此便能够保障在地震环境中,不会因为非线性振动条件影响整体支撑荷载体系的构建,同时更能够确保整体建筑空间内部的稳定性要求。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抗震措施

确定结构屈服水准和延展性要求之后,需要通过有效的抗震措施针对结构体系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够弥补结构环境施工的不足,为整体建筑功能体系构建提供稳定的延伸发展平台。

2.1 强柱弱梁概念

此种抗震措施是通过增强建筑柱体抗弯能力,促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处于地震环境中时具备非线性稳定性的前提。在梁端塑性铰出现的环境中,能够将非线性位移塑性转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塑性铰条件能够被消除同时,更能够提高整体结构塑性机构耗能环境。

2.2 强剪弱弯概念

在地震环境中出现结构剪切破坏极可能会导致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空间崩塌。只有确保该部位能够被有效隔离,才能够通过增大柱端和梁端组合剪力值,确保整体结构环境在地震非弹性变形影响中具备稳定条件,并不会产生剪切破坏连锁影响的情况。

2.3 抗震构件措施

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同时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因此很多研究者认为不需要被塑性力学的机构概念所限制,只要能在大震下实现以下的塑性耗能机构,就能保证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梁端塑性铰耗能为主;(2)不限制柱端塑性铰出现,但是通过适当增强柱端抗弯能力的方法使它在大震下的塑性转动离其塑性转动能力有足够裕量;(3)同层各柱上下端不同时处于塑性变形状态。

3 现有抗震设计中的不足

我国在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抗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较为先进的抗震设计思路。其中大部分内容都符合现代抗震設计理念,但是也有许多考虑欠妥的地方,需要我们今后加以完善。

其中,我国抗震规范在对关系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欧洲和新西兰规范按地震作用降低系数来划分延性等级,“小震”取值越高,延性要求越低,“小震”取值越低,延性要求越高。美国UBC规范按同样原则来划分延性等级,但在高烈度区推荐使用高延性等级,在低烈度区推荐使用低延性等级。这几种抗震思路都是符合规律的。而目前我国将地震作用降低系数统一取为2.86,而且还把用于结构截面承载能力设计和变形验算的小震赋予一个固定的统计意义。对延性要求则并未按关系来取对应的,而是按抗震等级来划分,抗震等级实质又主要是由烈度分区来决定的。这就导致同一个地震降低系数对应了不同的抗震等级,从而制定了不同的抗震措施。这种思路造成低烈度区的结构延性要求可能偏低的结果。

4 抗震分析方法的思路创新

伴随着抗震理论的发展,各种抗震分析方法也不断出现在研究和设计领域。在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确定用来进行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的地震作用值。通常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方法来计算该地震作用值,这三种方法都是弹性分析方法。其中,底部剪力法最简便,适用于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结构。它的大致思路是通过估计结构的第一振型周期来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再结合结构的重力荷载来确定总的水平地震作用,然后按一定方式分配至各层进行结构设计。对较复杂的结构体系则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计算,它的思路是根据振型叠加原理,将多自由度体系化为一系列单自由度体系的叠加,将各种振型对应的地震作用、作用效应以一定方式叠加起来得到结构总的地震作用、作用效应。而对于特别不规则和特别重要的结构,常常需要进行弹性时程分析,该方法为直接动力分析方法。

5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体系的设计应当集合整体抗震条件展开计算,确定实际模型功能环境稳定,且具备完善的结构屈服水准条件,才能够将后续结构施工条件提供给现场施工单位。故而,在落实结构抗震体系设计过程中,首要工作是确保实际地区抗震系数和岩土质量条件能够被确定,这样才能够依据实际条件展开抗震性能实验,并将创新抗震方法贯彻入现有的体系环境中,促进整体抗震功能体系的构建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建民,李招.浅析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J].自然科学:全文版,2016(1):00124-00124.

[2]戚宏志.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思路的创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7).

[3]刘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2).

[4]刘荣达.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路与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15).

作者简介:杨雪,身份证号:452702197906284360。

推荐访问:钢筋混凝土 抗震 建筑结构 浅析 思路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