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在核医学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时间:2022-11-01 16:25:02 浏览量:

[关键词] 检验科;核医学;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04-02

检验科作为一门多学科融合的独立专业,在医院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实际将检验科在核医学应急救援中的作用讨论如下:

1核泄漏对人体损害的特点

核泄漏对人体的损伤有γ、β辐射的外照射、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热烧伤和机械伤,事故发生放射性核素的释放与分布可分为三个过程,早期:事故发生后最初几个小时,以短寿命核裂变产物为主,散落在事故现场的核燃料碎片和核设备形成较强的γ、β辐射源;中期:事故发生后几天或更长,释放的放射性核素通过羽状烟云大部分进入大气并沉降到地面上;后期:事故后几周到几年,主要是长寿命核裂变产物,如锶-90、铯-137、钚-239对人体的危害。对人体外照射主要来自:①核动力设施。②放射性烟云。③沉降到地面的放射性落下灰。④附着于人体表面和衣服上的放射性核素。这些辐射源的γ辐射对人体辐射引起外照射放射性损伤,主要核素有碘-131、铯-137等。电离辐射对人体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

2检验科在核医学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一旦有核泄漏事故发生,检验科必须迅速作出响应,在医院应急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检验科应立即按预案进入工作状态。

2.1 血液常规检查

主要观察外周血细胞的改变,淋巴细胞减少、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最为可靠。

2.2 对体表和尿、血等生物样品进行核素及污染检测

2.3剂量估算

2.3.1 照射3~4 d内可得到物理剂量估算,淋巴细胞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Cu)如环和双着丝点泊松分布检验可提示照射的均匀和不均匀。淋巴细胞微核(CB阻滞法)较为简便,但有干扰因素。早熟染色体凝集(premature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PCC)技术,可在取血后6 h出结果,范围1~10Gy。

2.3.2淋巴细胞染色体稳定性畸变除淋巴细胞非稳定性畸变(Cu)外,另一类缺失、易位、倒位等稳定性畸变(Cs)可推测原先照射剂量。荧光原位杂交(flur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能快速识别人类1、2、4号染色体易位。T淋巴细胞次黄嘌呤磷酸核酸转移酶(hypoxanth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其基因突变频率与剂量相关。血型糖蛋白(GPA)基因突变技术检测,突变频率与辐射剂量正相关[1]。

2.4 其他检查

2.4.1 高淀粉酶血症和高淀粉酶尿症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高于正常值10~100倍。

2.4.2照射1 d,大面积皮肤损伤病人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为正常值的10~20倍,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2.4.3事故后7~9 d,不少病人出现高酶血症(如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高胆红素血症。

2.4.4事故发生后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

2.4.5进行肾功能、电介质、血糖、肝功能等检查。

2.4.6如继发细菌感染,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2.4.7如发生失血和休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输注血液。

2.4.8凝血系统检查:早期凝血系统激活,一过性升高[2],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出现高凝集状态,乃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4.9免疫系统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比值下降。原有过敏体质者,IgE明显上升。此外免疫屏障破坏,粒-巨噬细胞系统质与量减弱。

3检验科人员个人防护及科室布局

检验科人员平时应当学习掌握控制应急辐射的相关知识,事先经过良好的训练,采取一切可能的防护措施,包括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衣具(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等)。工作人员带个人剂量仪,包括热释光片、数字式个人剂量仪,必要时带个人剂量报警仪[3]。进入工作场所前,首先在更衣室换上防护服,个人物品不得随意带入放射性工作场所,严禁将污染的物品和个人防护用品带出工作场所。检验科应注意整体布局,在整个布局中分别设工作人员出入口和标本出入口,防止交叉污染。工作场所划分为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

4标本和废液处理

进入检验科的标本(血、尿、便等)及废液等均视为放射性废物,按照WS-1996标准处理,液体或固体废物如感染的针头、注射器和破碎的玻璃器皿等均应放入不泄漏、较牢固并有合适屏蔽的容器内。工作场所应设污水池,存放放射性污水直至符合排放标准要求时方可排放。废原液和高放射性废液应专门存放。操作带有挥发性和产生气溶胶的开放性场所,应设相应的排风系统,排放口应达到国家大气排放标准[4]。

5海上核医学应急救援中的检验工作

海上核泄漏事故具有突发性、机动性特点,因此要求医学检验工作要迅速、准确,能够满足现场急救的基本要求,为完成海上核医学应急救援任务,检验工作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5.1 携行设备要求能够满足现场基本医学检验需要,设备要求搬动容易、有良好的抗碰撞性和抗磁性,基本携行设备有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电介质分析仪、显微镜、试管、玻片、离心机、棉签等。

5.2携行试剂如血球试剂、尿试纸条、电介质试剂、血型试剂、血液等。

[参考文献]

[1]叶根耀.我国急性放射病临床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8,18(5):319.

[2]刘本、叶根耀主编.上海“6.25”60Co源辐射事故病人诊断与救治文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56.

[3]潘自强主编.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1.

[4]王金鹏,何顺升,范元一主编.实用放射防护教程[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35.

(收稿日期:2007-03-1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核医学 应急救援 作用 检验科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