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31 19:35:03 浏览量:

为全面提升东营市城市管理水平,近期东营市编办会同市城市管理局考察学习了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和省内部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已迫在眉睫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从2005年开始推行“数字城管”建设工作,试点的三批共50个城市已全部通过住建部验收。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会议,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要求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3年实现地级城市数字城管的全省覆盖。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全省沿海设区城市在2011年前要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有12个城市开展了数字城管建设工作。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数字化城管系统,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目前,东营市实施数字城管已具备成熟的基础条件。一是技术已比较成熟,特别是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互联网应用、3G通讯技术、视频监督、数据传输等应用广泛普及,为建设“数字化城管”提供了充分条件。二是2008年市园林处开发建设了数字园林项目,2009、2010年,东营市开发区、东营区相继开始建设“数字化城管”并已投入使用,为中心城区建设“数字化城管”积累了经验。三是机构改革后,我市的城市管理体制为数字化城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为数字城管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外地经验做法

杭州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管第一批试点城市,从2005年7月正式启动数字城管的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了体制顺畅、制度规范、运行高效的“杭州模式”,成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分开的“两个轴心”的代表。常州市作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2007年7月正式启动数字化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创造了具有常州特色的地级市新模式,成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合二为一的“一个轴心”的代表。目前,两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均通过国家住建部验收。深层次分析两市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措施效果,共同之处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保证城管工作组织有力。杭州市成立了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副书记任组长,下设城市管理办公室,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近期拟与同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整合,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处置中心为城管办所属副局级事业单位,编制34人,内设5个处,由行政执法局信息中心和城管办信息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常州市专门成立了城管委(虚设机构),市长为主任,26个部门、县区为成员,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和监督指挥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其中监督指挥中心设置了监督受理、指挥协调、综合考评等3个职能科室。

(二)以严格考核为手段,提升城管工作权威性。杭州市通过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招聘400名监督员,将市直38个部门单位和15个县市区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每月在《杭州日报》排名公示,并形成市委、市政府专报,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目标;常州市招聘平台管理员30人,监督考评员50人,将26个部门和区纳入考评范围,天天打分、月月考评、季度考评,在政府年度综合考评中占1分,通过“问责制”来提升城管水平。

(三)以制度建设为支撑,实现城市管理的长效化。杭州市从2004年开始,围绕“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长效管理要求,先后修订、制定了《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环境作业规范》等一系列城市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0余件,基本做到有章理事、有法管事;常州市从2006年以来,先后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各类长效管理措施、规定20多件,为城市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以整合资源为途径,实现城市管理的联动高效。两地均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在数字城管系统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2319热线被整体并入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并与12345、110等应急服务热线无缝连接,实现数字化城管与市民零距离沟通、零距离互动。

三、东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构想

东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移动通信、无线传输、高速网络、三维地图、地理信息、卫星定位、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建设事业12319”、“市政111”、“城管执法111”等城市管理资源,建立起完整高效闭合的,对城市管理领域内的城市管理部件与事件问题进行科学化处理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推行万米单元网格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建立起“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形成高位监督、部门协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市直有关单位、区政府(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司其责、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于“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一)实施内容。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为依据,初步确定五大部件(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和四大类事件(市容环境、广告牌匾、施工管理、街面秩序)为主要管理内容,随着系统完善,逐步扩大覆盖面,提升数字化城管的广度和深度。一期工程首先对东城区域内城市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管理,对东营区、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城市管理内容实行监督管理,预留向非城市管理部门、各县区扩展接口。二期工程逐渐扩大到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

(二)总体架构。构建“三个系统、六套程序、两项制度、十个子系统”。

1、三个系统:一是监督指挥系统。在市级设立一个监督中心,在东营区、开发区设立指挥中心。二是信息采集系统。参照杭州、烟台等地做法,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招标采集公司,订立合同,建立考核办法,由采集公司负责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三是处置办理系统。依托城域网在市直相关责任部门、单位,移动、电信、联通等有关企业及东营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油田相关单位建立信息传输网络,能够将指令及时下达到相关责任单位。

2、六套程序:依托信息中心平台,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方法,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工具将网格内的部件、事件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立案程序—派遣程序(协调派遣)—处置程序—核实程序—结案评价程序六套程序,建立起市场运作、高位监督、快速处置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3、两项制度:一是信息采集员考核制度。根据“市长热线”、“12319热线”、“市政111热线”、市领导批示、媒体曝光情况考核信息员工作成绩,并落实奖惩。二是责任单位考核制度。根据信息中心平台自动生成考核成绩,每月公布一次,年底成绩列入综合考核。

4、十个子系统:依托公安局地理信息平台,对市城市管理局管辖范围内的供水、供暖、供气、市政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普查,标注地理坐标,绘制东营市城市管理三维地图,开发建设数字化城市供水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城市供暖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城市供气设施智能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无线监控信息传递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化城管通信等系统。

(1)城市供水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水源地、泵房、处理车间、主管网等主要供水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水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2)城市供暖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供热锅炉房、换热站、压力管线等重点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暖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3)城市供气设施智能管理系统。在城市供气门站、减压箱、压力管线等重点设施上加装监控、压力感应、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全面显示城市供气运行状态,对管线破裂、漏气等险情及时报警并得到有效处置。

(4)数字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对管理区域内的公园、绿地、水系等园林基础数据进行普查,为园林行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先进工具,使其在绿线规划及管理,园林绿地现状和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园林绿化审批与执法,绿地系统养护,各种事件处理,珍贵树木的管理,绿地改造与设计,植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植保等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5)数字化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在中心城区雨水管线、污水管线、排水泵站、道路、桥梁、路灯等重要位置安装监测监控、报警设备,对市政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时监控,对相关问题及时预警。

(6)数字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系统。整合现有公安有效监控资源,新建部分监控设施,对城区市容管理重点区域进行全时监控,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及时得到有效处置。

(7)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依托,建设指挥调度系统,在重大行动、重要活动、防汛、抢险等活动中,及时掌握相关城市管理资源情况,发现相关问题,合理布置人力物力,使相关资源最合理、最有效利用。

(8)无线监控信息传递系统。在城市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地等区域安装无线监控装置,24小时监控并实时传递信息到监督中心,有效解决工地带泥上路、噪音扰民、工地管理等相关问题。

(9)GPS卫星定位系统。对所有工作车辆加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实时显示出工作车辆的实际位置,并可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回放车辆工作轨迹,对加强工作用车管理有明显作用。

(10)数字化城管通信系统。通过移动城管通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对城市管理相关信息进行迅速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通过照片和相关信息的传输应用,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传递到监督指挥中心,为监督指挥中心派遣工作提供依据,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落实问题、反馈问题的有效工具。

推荐访问:数字化 城市管理 调研报告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