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0”后大学生党员创新性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10-29 14:15:02 浏览量:

摘 要:在新形势下,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用的教育管理方式。针对“90”后群体具有的鲜明的自身特征,归纳“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完善组织建设、创新理论学习、开展主题教育、建立帮扶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创新式的“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近年来,大学生党员群体中“90”后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作为党的事业的后背力量和生力军,他们承担着建设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而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以及高校深化改革等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加强对“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一、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意义

(一)是顺应当今政治形势的需要。“90”后大学生党员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一方面,他们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在思想领域很容易被西方社会的“自由”论、“人权”论等吸引,从而否定党的一些主导思想;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新媒体的逐渐兴起,“90”后大学生党员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有所拓宽。但是网络信息中一些负面思想,不断冲击着他们的主流价值观,给他们带来价值取向方面的困惑,由于一些“90”大学生党员政治鉴别力欠缺,从而产生一定的理想信念危机和政治信仰危机。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90”后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科学文化知识,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要加强对“90”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磨练他们刻苦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升他们服务群众、改革创新的能力,把他们培养为合格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二、“90”后大学生党员现状

(一)入党动机多元化。当今社会形式复杂多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而缺乏社会实践经历的“90”后大学生党员价值取向也会呈现多元化。有些学生入党前并没有经过准确的定位,而是随波逐流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些学生虽然入党前积极要求积极进步,但是一旦成为预备党员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些学生入党就是为了毕业就业时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而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变卸去了党员的身份,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党员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和功利化。

(二)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不够。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是共产党员必不可少的教育管理内容,而当前大学生党员普遍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他们误认为只有专业学习成绩好才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内组织生活也是流于形式。

(三)缺乏服务意识。大部分的“90”后大学生党员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从小生活环境的相对优越性,在党组织活动中,他们更注重自我意识的表达,很少真正深入到同学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很好地发挥为群众服务的作用,服务意识淡薄。

三、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一)完善组织建设,为教育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共产党员发挥组织、党员在学校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找准着力点,不断的创新理念,更好地为党员服务。要避免一些传统的组织建设观念,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探索党组织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要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创新党员活动的载体,积极搭建党员参与活动和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

(二)创新理论学习,为教育管理提供武装工具。制定理论学习安排,创新理论学习方式,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主讲主问”、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广大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定期向大学生党员提出指导性读书目录,通过开展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吸引大学生党员全心全意读书;尝试采取微信等现代化交流平台等方式灵活组织学生党员学习。

(三)开展主题教育,为教育管理铺平实践道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开展“五个一”实践创新活动,即开展一次谈心、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帮扶一位困难学生、阅读一本好书、谋划一个金点子。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引导广大大学生党员进行校外志愿服务活动,以红色“1+1”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深入大学生“村官”所在的京郊农村,与该村党支部结对,建立共建关系,开展一系列对口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号召学生党员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在深入基层、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做贡献。

(四)建立帮扶机制,为教育管理开辟创新途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宿舍讲堂”活动。为每个班级的宿舍配置数块黑板,由各班级成绩优秀的党员同学在宿舍内,精心备课、轮流开讲。

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传帮带”活动。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以大代小活动,从专业知识和职业生涯上给予低年级同学指导和启示。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党员服务中心活动。从本科大四年级保研的同学中,选拔若干名热心帮助同学的党员组建学生党员服务队伍,以创建优良学风建设、学习学业帮扶和课余文化活动为契机,开展助学帮扶和志愿服务相关活动。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探索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宜芳.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3).

[2]谭斯咏.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革新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1).

[3]陈伟.论“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

[4]林伟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

[5]梁广东,郭海滨.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性教育 党员 创新 大学生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