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局部解剖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时间:2022-10-23 18:30:03 浏览量:

【摘要】局部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设置和课程考核必须立足临床,以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局部解剖学  临床医学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JGY2015128;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JGB260。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7-01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措施[1],而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其研究生的培养更要特别注重将这两者很好地进行融合[2]。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与投影、层次和毗邻关系等的科学。它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是一门能很好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基础学科,为了能更好的体现这门桥梁学科的特点,我们针对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局部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

1.对课程的重新定位与设置

对于临床专业的研究生来讲,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在本科阶段是必修课。有些本科院校即便因为尸源、资金等问题并未安排局部解剖学课程的实验操作课,但相关的理论知识一定会通过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所以选修这门课的研究生应该是具备了足够的相关知识储备的。因此,在教授模式上就要摒弃传统的老师讲授多、学生动手少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方向改变。

在上述前提下,我们将原有的理论18学时、实验课36学时改为理论3学时、实验课33学时外加晚上开放实验室。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精讲多练,减少重复内容的讲授,提高学生操作时间的占比,同时结合临床研究生白天时间紧张如医院见习等的特点对实验室进行晚上开放,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调整操作计划。总之,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充分地亲手进行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局部解剖就是要通过对大体老师的实地解剖操作、局部标本观察、活体观察与触摸来巩固、验证基础知识,并学会使用解剖器械,达到能对大体老师进行切割、剥离、缝合等基本技能,为后续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减少教师的讲授课时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提前把相关的讲授视频、操作要求、观察目标提前放在Blackborad毕博平台供学生自学。

2.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

原有的考核方式照搬本科生考核模式,要求学生画图、从头到脚全部解剖完、每个局部结束都要进行口试、期末组织闭卷笔试。多年的事实证明,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培养重点与本科生都大相径庭,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反而增加了研究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鉴于以往经验,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调整。首先,不再要求学生从头剖到脚,而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各自導师的要求,对某个局部进行解剖。比如神经病学、神经外、麻醉等专业的学生会选择中枢神经解剖,心外、胸外的学生会选择胸腔解剖,而普外、肿瘤外、妇产科常选择腹盆部解剖等。这样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不仅受到了学生和导师的欢迎,更是能大大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此外,取消期末闭卷笔试考试,取而代之的是撰写变异报告或设计手术入路。学生可根据所操作大体老师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有器官发生变异可撰写变异报告,或是根据自己的专业设计相关手术入路。这样的考核方式完全以结合临床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较之以往的传统考核模式,变异报告与手术入路设计更能将临床医学学科知识充分进行实践并对临床思辨能力进行初步的培养。

总之,局部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对于课程设置和课程考核必须立足临床,以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当然,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适时的收集学生的反馈,力求建立更为细致的相对独立的子课程体系及在线平台学习系统。

参考文献:

[1]杜晓刚,陈雪梅.专业型学位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8(15):2103-2105.

[2]邓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荟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8):122-123.

作者简介:

方方(1984.4-),女,河南新乡人,汉族,医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神经疾病的相关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推荐访问:解剖学 局部 研究生 思考 改革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