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重视身体善意的预警

时间:2022-10-23 17:20:02 浏览量:

解读心肌梗死与心源性猝死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冠状动脉在病变的基础上,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制定的标准,符合以下两项,即可诊断为心肌梗死:①典型心肌缺血症状(胸痛或胸闷不适)。②典型心电图变化。③血清心肌酶升高。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一般指急性症状发作1小时内,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猝死发生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心脏病表现,其发生的时间是无法预测的。心源性猝死大约经历先兆症状、起病、心脏骤停和生物死亡四个阶段。造成猝死的直接原因是心血管因功能的紊乱或丧失而不能维持大脑的供血从而导致人意识的丧失。欧美地区最常见,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我国在世界上属低发区,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心源性猝死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30%~40%,美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30万~40万人。近年来,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老年心血管病人中更为明显。其绝对数在150万~200万人/年之间。流行病学分析,年龄的增加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在中老年人中心源性猝死占所有突然自然死亡的80%~90%。男性较女性发生率高(约4∶1)。在45~64岁间,男女发生率的差异更大几乎达7∶1。但在65岁之后,这一发生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明显减少(约2∶1)。心源性猝死在性别上的差异及随年龄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病情况很相似。

重视善意的预警控制疾病进展

心肌梗死的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度劳累、暴饮暴食、情绪激动、吸烟等。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更高。

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有先兆的,主要表现为原发心绞痛加重,心绞痛的典型特点是胸痛、胸闷,呈阵发性压榨样或者是一种憋闷的感觉,这种闷痛常常迫使病人停止一切动作,不能动,但是这种不适持续几分钟会自行缓解,最长不超过半小时。这是疾病对身体的一种善意的预警,有人却会忽视,若在此阶段,患者到医院规范治疗,便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意外发生

预防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要采用合适的方式缓解各种压力,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平和的情绪。凡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病人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即使是健康者也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戒烟控酒。对于三餐的食物安排,很形象的比喻是:早餐要像国王、午餐要像王子、晚餐要像乞丐。

(薛晓慧、施琳玲、程守勤整理)

(编辑林妙)

推荐访问:预警 善意 重视 身体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