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支平衡”

时间:2022-10-20 13:10:03 浏览量:

【摘 要】 研究生短期支教“支出”表现为:发挥专业优势,合理设置课程,为孩子们打开知识之“窗”;结合专业背景,分享研究方法,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团队工作,深入学生家庭,普及科学教育理念。“收入”表现为:“以知促行”,深入一线教师队伍,学习教学方法,积累社会经验;以行促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真情奉献,收获感动与感恩,积极反哺社会。相关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研究生支教工作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

【关键词】 研究生;短期支教;农村教育;收支平衡

暑期“三下乡”活动自萌芽到目前发展成熟的近三十年间,一直保持着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初衷。期间,一批又一批大中专学生,将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科学、卫生知识带到边远农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今,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便捷的交通、庞大的互联网、飞速的信息传递等等,使得农村教育整体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如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师资水平整体偏低等,都制约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笔者试以某外语院校的研究生短期支教为例,讨论研究生短期支教对受援地教育所带去的改变,研究生志愿者的收获,以及如何保持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支平衡”,达到双方共赢,从而长久、高效地发展。

一、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支出”

1、发挥专业优势,合理设置课程,为孩子们打开知识之“窗”

短期支教,目前较为科学和常用的模式依然是课程教学。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与城市学校的相差无几,而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再加上常年外出务工等因素,学生也渐渐出现了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受挫等情况,甚至呈现出内向、自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因此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想办法根据现有的条件来丰富他们的头脑,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某外语学院研究生支教团为例,他们以专业优势为基础,课程设置多以激发兴趣为主,在带去学习方法的同时又唤醒了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兴趣。如知识讲座类专题“海外风采”、学科竞赛类专题“趣味英语”、社团活动类专题“外语歌曲大赛”等活动及课程,着重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传播其他语种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短期支教或许不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从不同角度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支出”是具有长效性、引导性的付出,对于其今后的学习态度及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结合专业背景,分享研究方法,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短期支教中,志愿者们“支出”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化知识,更带去了科学的教育理念及先进的科学理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本地优秀的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考虑到当地社会水平等因素,大都不愿回到本地教学,而优秀的教师难引进、难留住。因此形成了人才外流、师资欠缺的恶性循环。坚守在一线岗位的教师,很多都存在年龄老化、观念陈旧、学历偏低的特点。研究生经过了高考的洗礼、本科四年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文化知识水平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较之本科生高一些。在短期支教活动中,可针对受援地学校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与“师资培训”同步进行。以某外语学院研究生支教团为例,他们将中小学师资培训列入短期支教的计划之中,坚持每年在暑期“三下乡”过程中,为受援地学校教师赠送“知网论文学习卡”和相关书籍,并为其开展系列讲座,与乡村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从开展课题研究、处理师生关系及平衡教学科研等方面,为乡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研究方法。这样的“支出”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付出,有助于促进高等院校与乡村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共同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

3、团队工作,深入学生家庭,普及科学教育理念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障碍中,应重视的还有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农村家长大多受教育水平限制,对基础阶段教育认识有所欠缺,其所持教育理念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过分重视成绩排名、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对孩子训斥多于鼓励等。但同时也能看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尽自己所能,希望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家庭教育,但受时间、经济、自身教育背景等因素限制,往往难以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针对这一现状,志愿者通过家访或团队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受援地学生家长所持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以访谈及宣讲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有关科学教育观念的引导和知识普及。这样的“支出”是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付出,对于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指导意义,这不仅关系着农村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乡村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生短期支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是一项具有长效性、引导性、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的教育“支出”活动。虽说支教是无偿性、奉献性的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研究生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二、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入”部分

1、“以知促行”,深入一线教师队伍,学习教学方法,积累社会经验

研究生阶段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成熟阶段,因此支教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帮扶,而是运用自身学习背景来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对于外语院校来说,大多数研究生的求職意向锁定在教师职业上,参与支教的学生大多从小都有着“教师梦”。但在读研期间,由于平时繁重的学业任务等原因,无暇从事实习活动,适时参加短期社会实践,可以为他们创造机会,使其接触一线教师,亲身体验课程教学及对待学生的方法。通过支教,志愿者们参与了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培养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以行促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短期支教对研究生而言,是“知”、“行”、“研”有效结合的好时机。研究生整体上年龄、学历、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具有大胆假设,积极求证,善于总结的能力。因此对于研究生支教者,可鼓励其在支教后采用论文、科研项目等形式,形成科研成果,力求学生在付出汗水的同时收获真知。以某外语学院研究生短期支教为例,在每年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整个团队的每位成员在支教工作结束后,都能写出一篇较为完整、正规的论文,并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为其修改,最终形成了“研究生暑期支教论文集”。从短期支教的延续性来说,对于之后的支教团队,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科研上,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比如继续讨论如何更大地发挥学科教学(英语)、课程教学论等专业优势,使“支教促学”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良性循环。

3、真情奉献,收获感动与感恩,积极反哺社会

无论是哪个社会实践主体,短期支教对其带来的感动和感恩都是最直观的。一方面,志愿者们亲眼目睹农村孩子求学道路上的艰辛和不易,回首看来,自己的学习机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因此,更坚定了他们珍惜资源、努力学习的信念,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他们越来越体会到农村教育发展的种种障碍及无奈,有一部分志愿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更是树立了将来走向基层、服务基层、反哺社会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对于受援地学校甚至整个地区而言,志愿者们除了无偿授课外,还不断通过各个媒体实时报道当地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通过宣传,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该地区的教育。对于当地学校而言,收获是多方面的。

三、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支平衡”

1、当研究生短期支教“支出”大于“收入”时

无论什么事业,如果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也就是这个事业终结的时候,支教工作同样如此。不同的是,研究生短期支教的收入是无形的,作为研究生志愿者,在支教工作中既是教育者,服务于受援地的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又是受教育者,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理论上的充实以及行动上的历练。如果支教这项事业只存在付出,那么志愿者们能感受到的就只有艰辛和困苦,毫无成就感,那么过不了多久就没有人再去体验了。因此,在支教前期的整个筹备过程中,组织者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支教方案,使学生在奉献中不忘思考和总结,做出成绩,从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

2、当研究生短期支教“收获”大于“支出”时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也慢慢出现了浮躁的情绪,人们越来越看重各类投资的回报。但当回报远远大于投资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投资同样的事情,很容易出现饱和、恶性竞争的局面,支教工作同样如此。在暑期“三下乡”进展得如火如荼时,也有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混杂其中。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为的只是完成任务,或是给自己简历上“社会实践”一欄添上几笔色彩,只见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不见实际的意义。所以有人说短期支教工作更像是一项形式大于意义的“面子工程”。因此,笔者认为,短期支教的目的性不能太强,额外“收入”尚需杜绝。

3、如何使研究生短期支教工作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

要使研究生短期支教工作有长远的发展,必须维持其“收支平衡”的状态。首先,高校作为志愿者的孵化机构,应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完善制度,增加短期支教的专业性。比如教育学学科下的研究生,可深入乡村一线教师团队,专门对教师做科研培训,用自己所学的研究方法等知识,帮助老师们推陈出新,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其次,“团学机构”作为短期支教的组织机构,在保证支教工作顺利进行外,还应考虑整个项目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如建立实习基地,定期回访调研等,这样才能使短期支教有更大的收获,也能使学生的科研更具有参考性。再次,志愿者作为活动的主体,应具有单纯、正确的支教动机,要有主动服务和学习的意识。短期支教的指导部门和老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爱国、爱党、爱人民等这样宏观的宣传动员外,更应实实在在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告诉他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觉悟从事这项工作。

研究生短期支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应注意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自身发展出发,将帮扶与学习相结合,平衡其“收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安建增.论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衔接[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3).

[2] 徐国斌,冯萍.研究型大学准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8).

[3] 邢红斌,李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省团学校报,2014(4).

【作者简介】

袁 菁(1989.6-)女,陕西渭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 明(1988.7-)男,山东临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收支平衡 浅析 支教 研究生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