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让教师以团队的名义成长

时间:2022-10-20 12:55:03 浏览量:

【摘 要】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港城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服务,汪燕名师工作室自2015年4月开始开展相关的研究。本次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比分析两批名师工作室类型、区域、学段、学科等分布情况;二是阐述首批名师工作室建设考核结果,分析首批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三是对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研究。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连云港市;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4-0047-04

【作者简介】汪燕,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副校长,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名师工作室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状况相结合的产物。工作室吸纳了一批有共同教育追求的优秀青年教师,带领教师以团队的名义成长,通过集聚与辐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11年3月,江苏省连云港市出台《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港城名师工作室分为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工作室3类,每个工作室由主持人和若干成员组成。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有28个,已用3年左右的时间发展成28支名师团队。2015年3月,连云港市确立第二批共46个港城名师工作室。

一、“港城名师工作室”基本情况及分析

从数量和组成结构看,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有28位主持人,第二批港城名师工作室有46位主持人,第二批工作室中有8位主持人同时也是首批工作室的主持人。和首批工作室不同的是第二批工作室成立了导师团,负责指导名师工作室日常工作的开展,有3位导师团成员是首批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

从工作室类型分布看,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中,校长工作室4个,占14.3%;班主任工作室6个,占21.4%;学科工作室18个,占64.3%。第二批港城名师工作室中,校长工作室3个,占6.5%;班主任工作室8个,占17.4%;学科工作室35个,占76.1%。对比两批工作室,第二批的学科工作室数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反映出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在首批工作室的引导下得到了较快成长。

从所处学段看,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只有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小学学段工作室有11個,占39.3%;初中学段工作室有6个,占21.4%;高中学段工作室有11个,占39.3%。第二批港城名师工作室的小学学段工作室有17个,占37.0%;初中学段工作室有12个,占26.1%,高中学段工作室有14个,占30.4%;学前教育学段工作室有1个,占2.2%;中职学段工作室有2个,占4.3%。对比两期工作室,小学和高中学段的工作室占比较大,真实反映了小学教师较高的教科研热情和高中教师较强的教科研能力。第二批名师工作室中新增的学前教育和中职学段,体现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幼儿园和中职教育的重视,带来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从学科分布来看,第二期名师工作室新增了高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英语、中学体育、小学英语、小学品德、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中职班主任、中职专业课共14个学科,占总数的45.7%。46个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基本覆盖了基础教育的全部学段和全部学科,新增学科占比较大,一方面说明教育部门有力推动了全市各学段、学科的均衡发展,促进全市各学科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学科领军人物正在快速成长。

二、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考核结果及分析

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终期考核根据《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工作室”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的要求,依据《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和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工作室”协议书的规定内容,采取工作室自我评价、组织专家网络评审、实地抽检材料等办法,连云港市教育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对首批28个港城名师工作室3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周期考核。考核由组织管理与规划(10分)、运行过程与实施(30分)、培养结果与呈现(40分)、成果推广与应用(5分)、特色项目(15分)5个项目共18个评价指标组成。通过考核,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中被评为“优秀”的工作室有10个,占35.7%;被评为“合格”的工作室有12个,占42.9%;被评为“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工作室分别有3个,均占10.7%。

考核结果为“优秀”的10个工作室在各项评价指标中均得到高分,无论是工作室主持人,还是工作室成员,其在3年周期中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合格”的3个工作室主要由于主持人生二胎、职业倦怠、临近退休等原因造成专业成长放缓;“不合格”的3个工作室在发展中后期的各项工作均处于停滞状态。

总体来说,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建设效果显著,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名师工作室推动了教师资源的区域流动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使教师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名师工作室中搭建起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格局。让不同层次教师在不同问题的交流与碰撞中,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使参与的每个人都在研究与交流中提高了专业能力。以获得“优秀”的陈红小学语文港城名师工作室为例,工作室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月活动一次、一个月读一本书,一年出一本研究成果集”等制度,并创造性地开展“名师工作室乡村行活动”。“乡村行活动”产生非常好的反响,连云港市教育局师资处随即也推出“百位名师百乡行”活动,更好地带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三、首批港城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及分析

(一)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办法

1.有可供考核量化的目标任务和严格规范的遴选组建程序、办法和条件。

在建队之初,教育主管部门就明确提出了四大任务和目标。其一,培养骨干团队,用3年时间,培育30支名师团队,带动50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群体研修,提升“名师”影响力。其二,开展课题研究,规定工作室每年的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其三,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其四,开发、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室主持人、成员的遴选条件、要求,对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组建。

2.有合作共建、管办分离的运行监管模式。

工作室与主持人所在学校进行合作共建,连云港市教育局每年为每个工作室提供8000~9000元的活动经费,主持人所在学校也提供一定的费用。连云港市教育局师资处施行管办分离的模式,负责工作室的遴选组建和3年周期考核工作。连云港市教科所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过程监控、指导和年度考核,并适时、分批举办工作室成果汇报会。

3.有责任明晰的考核评价办法以及分工协作的保障团队。

采取目标考核、协议考核以及签订责任书制度,并实行网络远程考评的办法。连云港市教育局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师资处具体落实实施,制定规范性的操作文件,遴选建设工作室,并进行周期考核与确认工作。连云港市教科所具体负责过程监管和研修指导。

(二)构建了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推进体系

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为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不断前行的目标引领和荣誉阶梯。为促进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对其进行年度考核和周期考核,形成了源源不断的鞭策和前进的动力。“青蓝课程展示活动”和“百位名师百乡行”活动锤炼了名师扎实的课堂教学能力。名师工作室与学术领军人才行动强健了名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培育了一批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1.助推工作室主持人的快速提升。

我市3位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在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将站在更高层次,引领全市教师一起前行。另有5名教师成为第二批、第三批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層次人才“333工程”和港城名师工作室实施以来,全市共有35名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

2.引领工作室成员的快速成长。

其一,在江苏省第十二批、第十三批特级教师评选中,全市分别通过24人和25人,通过率均居全省前3名。其二,全市有30位名教师得到市政府表彰荣誉。周志高中物理港城名师工作室培养了5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和3位连云港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李其进小学数学港城名师工作室培养了3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和5位名师。

3.推动全市优秀教师群体发展。

在连云港市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建设6周年之际,借助名师工作室等优秀的平台,聚集而成了全市优秀骨干教师互助、合作、共赢的团队。全市形成了以108名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和江苏省特级教师领衔,2800名“连云港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近4000名县区级骨干教师为基础的结构优化、衔接紧密的优秀教育人才梯队。

4.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形式。

各工作室根据发展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有的工作室开展以专家引领为基本形式的活动,通过名师讲座、名师课堂教学示范,分享专家教师的智慧;有的工作室开展以任务驱动为基本形式的活动,通过制定个性化目标,从每名成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成员的教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教学优势与不足,制定出针对每名成员的个性化指导方案;有的工作室开展以课堂诊断为基本形式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诊断,对课堂教学进行方向明确的专题性诊断;有的工作室开展以阅读为基本形式的专题阅读活动,通过举行读书活动,加速教师提高专业素养,促进自我完善和文化的积淀。

(四)提升了名师的知名度和本市教育的影响力

1.在全市范围内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的指导、引领作用,带动和指导工作室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各工作室共承担了230余场市级“青蓝课程”“百位名师百乡行活动”,参与上课讲座1500多人次,培训教师超过3万人次。同时,各工作室自行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如陈红小学语文港城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共生百校行”活动,用3年时间走进全市100多所乡村小学,把名师课堂带到乡村;苏守杰中学校长港城名师工作室组织工作室成员和外地专家,进行了20余次乡镇中学的问题会诊。

2.加强交流,提升业务水平和档次。

在潜心研究、苦练内功的同时,各名师工作室不断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比如,蒋捍中学政治港城名师工作室多次“走出去”,到辽宁省大连市、河北省唐山市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徐进利初中校长港城名师工作室组织成员到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安徽省黄山市等地观摩学习。在“走出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室不断地实践“请进来”,他们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本地讲学,在参加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同时,也与外地专家交流了我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

3.增强影响力,提振教育新形象。

在不断交流中,教师开阔了眼界,收获了自信,增长了智慧和胆识,在与全国各地名家同台竞技、展现风采的同时,也提高了本市教育的形象和影响力。中学校长港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宏伟的“普爱教育思想”研讨会在西安举办;小学语文港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朱洪甫多次应邀到北上广讲授国学;高中物理港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志受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指派,来到重庆市、安徽省、贵州省讲授校本培训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受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本市组织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等多学段学科的名师,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讲学活动。

(五)萌发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

3年来,各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成员的集体智慧,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炼总结了各自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和教学主张。首批工作室共计立项、完成市级以上研究课题870多项,发表文章接近3千篇,出版专著90余本(部)。周志高中物理港城名师工作室出版专著11部;李其进小学数学港城名师工作室发表论文132篇,核心期刊论文31篇,出版专著4本;陈红小学语文港城名师工作室出版专著7本,“小学语文共生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四、首批名师工作室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其一,目标达成不均衡。仅仅从年度考核和3年周期考核来看,在优秀率、合格率并未设定比例和名额限制的情况下,只有10个工作室达到优秀标准,3个工作室为基本合格。考核结果与主持人的态度以及积极性有直接关联。

其二,创新管理不尽如人意。由于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只满足于完成责任书和协议规定的基本任务,对自己没有目标,缺乏追求,缺失动力,更没有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主持人管理不善导致工作室工作开展水平低、效果不佳。此外,还存在个别工作室成员过多,管理松散,考核不严等问题。

其三,学校支持力度不够。部分工作室的主持人是由普通教师担任的,学校主要领导没有认识到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性,更没有履行当初对工作室全力支持的承诺,部分名师工作室没有固定的研修场所,没有必备的办公设备,没有配套经费,也是导致名师工作室建设没有取得更好成绩的原因。

其四,文化建设落后。名师工作室是一个自发性组织,是由一批志同道合、有共同发展理想和愿望的骨干教师自由结合的群体,因此名师工作室的文化建设应该是最容易形成的,也应该是最具有文化氛围的地方。然而,当下的工作室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第二批港城名师工作室的推进和完善

2015年4月,第二批名师工作室确定了46个工作室、46名主持人,有三分之一的主持人是经过首批工作室锻炼后转入第二批的,大多数名师是第一次承担工作室的领衔任务。2015年5月起,46个名师工作室陆续启动,相继围绕不同主题开展活动。以汪燕小学语文港城名师工作室为例,工作室共有来自全市2个县、4个区、2所直属学校共18所小学的27名成员组成。工作室拟在3年建设周期内,根据工作室成员学校的需求,走遍成员所在的学校开展研修活动。工作室围绕“让语文为培养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儿童而教”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果。2015年9月,工作室建设情况登上《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工作室4位成员围绕“表达”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

相比首批名师工作室,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上加大了对第二批工作室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室任务目标。新一批名师工作室的实施办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做了进一步的修订,提高了对工作室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在市级开设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名师工作室承担任务的比例和项目。另外,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成立了“名师导师团”,聘请了7名同志担任导师团指导专家,还组织工作室主持人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这个时代,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这是关于团队发展的经典语录,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践表明,让教师以团队的名义成长,他们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

注:本文获2016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推荐访问:名师 名义 团队 工作室 成长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